中醫學理------氣5--氣的分布與分類

2011031510:00
氣的分布與分類

元氣
元氣,又稱為原氣,由腎中精氣所化生組成,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和能量來源,為人體最根本、最重要的氣。腎中精氣來自於父母的先天之精,再由脾胃運化生成的水榖之精和臟腑生理活動所生成之精,此二種後天之精,不斷的充養和培育,才能維持腎中精氣新陳代謝的相對平衡,以及不斷的化生與充盛。
元氣是與生俱來的,有元陰、元陽之分。元陰之氣發源於腎,元陽之氣發源於命門,經由三焦的通道,運行於全身。
宗氣
宗氣,是蓄積於胸中(又稱氣海)之氣。宗氣是由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(天之氣)與脾、胃從飲食物化生而成的水榖精氣(又稱榖氣、地之氣),相互結合而化生。宗氣形成後,分布於胸中,貫注於心、肺脈,分別透過心臟和經絡,推動氣、血的運行和經絡的搏動;透過肺臟,經氣管、喉嚨,以進行呼吸和發聲。
營氣
營氣,是行於脈中之氣。因為它始終營周於全身而不息,又富於營養,故稱為營氣或榮氣。營氣行於脈中,與血可分而不可離,故常與血並稱為營血。營氣是經由脾胃消化與吸收飲、食物中的精華所化生的精氣,輸送到肺中,內灌溉五臟六腑,外營養四肢百骸,其中最精華的部分,進入脈中,與血同時循脈中而運行於全身,內入五臟,外達肢節,營養全身,周而復始,營周不息。
營氣在脈中,與津液結合,化成血液。同時,又吸收飲、食物中的津液,滲注入脈中。所以,營氣有化生血液的功能。五臟、六腑、四肢、百骸都必須得到營氣的滋養,才能豐盛。
衛氣
衛氣,是運行於脈外之氣,有護衛人體,不使外邪侵犯的作用。飲食物進入脾、胃中,經化生後的精華物質,先從胃的兩焦運出,以滋養五臟,其清者為營氣,其濃、濁、熱氣較高者為衛氣。其中,營氣屬陰,性柔順,靜而守,故循脈中運行;衛氣屬陽,性慄疾滑利而溫煦,不受脈管的約束,故運行於脈外皮膚和肌肉間。
衛氣白天運行於體表,調節腠理的開合,護衛肌膚的表面,防止外邪從皮毛侵入人體;夜晚衛氣則入體內的胸腹,循行於五臟之間。所以,人醒時,對外邪的抵抗力較強;睡眠時,就特別容易外感風寒。
衛氣尚能溫煦全身,內溫臟腑,外暖肌肉、皮毛。衛氣為飲、食物精華所化生,對全身也有充養的作用。衛氣的溫煦與充養作用,使全身溫暖,皮膚柔潤,肌肉壯實,腠理滋養而密合。
衛氣調節腠理的開合,可控制汗液的排泄和調節體溫。若外邪侵犯人體肌表,腠理閉塞,衛氣不得發洩,則無汗而身熱。天熱時,體溫較高,衛氣發洩,腠理開啟,毛孔張開而出汗,因而能降低體溫;天寒時,體溫較低,衛氣又使腠理閉合,毛孔收縮而無汗,以增加其溫煦作用,保持正常的體溫。
衛氣的運行,是隨著營氣而走,只不過是營氣在脈中走,衛氣在脈外行。營與衛之間,是衛主氣而在外,然何嘗無血;營主血而在內,又何嘗無氣。所以,營中未必無衛,衛中未必無營。二者必須協調,才能維持人體汗液分泌和體溫正常。
臟腑和經絡之氣
臟腑和經絡之氣,是全身真氣的一部分。真氣分布於臟腑或經絡,即成為該臟腑或經絡之氣,分別稱為心氣、肝氣、肺氣、腎氣、胃氣、脾氣等,而彼此各有其本性,成為推動和維持其生理活動的基礎。五臟所攝取的水榖精氣各有所喜而不相同,水榖皆入於胃,故五臟六腑都稟氣於胃,然後酸行於肝、苦行於心、甘行於脾、辛行於肺、鹹行於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