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學理---五臟之間的關係--肝與脾&肝與腎

2011030210:00
肝與脾:肝與脾的關係,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的關係。肝主藏血、疏泄,與血液的調節和運行密切相關;脾主運化、統血,為生血之源,使血液在經絡內正常的運行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,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健壯。脾臟運化健全,血液生化有源,且血不逸出脈外,則肝有所藏,肝血因而充足,疏泄功能也能夠保持正常。若脾虛而生血不足,或脾不統血而失血過多,都將會導致肝血不足。
脾土為肝木所剋,若肝有病變,將會傳到脾而引起脾之病變,故應先充實脾。反之,若脾濕必定會導致筋脈(肝主筋)軟短拘攣,關節屈身不順。
肝與腎:肝與腎的關係,主要表現在精血同源方面。肝藏血,腎藏精。肝血的化生,有賴於腎中精氣的氣化;腎中精氣的充盛,也有賴於肝血的滋養。所以,精能生血,血能化精,精和血之間,存在著相互滋生和相互轉化的關係,這就是所謂的﹁精血同源﹂,或稱為﹁肝腎同源﹂。
此外,肝主疏泄與腎主藏精之間,也存在著相互制約、相反相成的關係。這些主要表現在女子的月經來潮和男子的射精之生理功能方面。
由於肝腎同源,肝腎陰陽之間的關係也極為密切。肝腎之陰,相互滋生,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。
肝木生於腎水,肝腎二臟母子相生。冬季時令,肝之陽氣應內斂而深藏於腎中。若肝熱風火相煽,則肝的陽氣不藏,必定會耗損腎中真精。所以,失精之人肝腎俱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