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學理------血3---血的運行

2011040310:00
血的運行

血屬陰,主靜,血液的運行,需要靠氣的推動。血運行於脈中,而不致逸出脈外,主要是依賴氣的固攝作用。所以,血液的運行,必須依靠氣的推動作用與固攝作用的相互協調平衡。若氣的推動太過,固攝不足,則血行過快,容易逸出脈外而出血;反之,若氣的推動無力,固攝太過,則血行緩慢,流通不暢,甚至會形成血瘀。
血在脈中運行的路徑,為循手太陰肺經→手陽明大腸經 →足陽明胃經 →足太陰脾經 →手少陰心經 →手太陽小腸經 →足太陽膀胱經 →足少陰腎經 →手厥陰心包經 →手少陽三焦經 →足少陽膽經 →足厥陰肝經 →督脈 →任脈 →手太陰肺經---------等十四經絡,不斷地循環運行。
血的運行與五臟都有關。心主血,總管一身的血液,並由心氣推動血液的循環運行。肺主氣,肺的宣發作用協助心臟,將血向外、向上布散;肺的肅降作用,將血向下、向內運行。肝主疏泄,能調暢氣的運動,也維持了血運行的通暢。同時,肝藏血,能防止出血,且當人靜止時,肝會將循環中多餘的血貯藏在肝內;當人活動時,肝能根據人體各處的需求,調節全身血量的分布。脾除化生血液外,還統攝血液,使其運行於脈中而不外溢。脾統血與肝藏血的作用,彼此相互協調,共同擔負防止出血的功能。腎主宰和調節全身陰陽,若陰陽平衡,則人體溫和,血行正常。若陰虛則熱,血行加速,脈管擴張,甚至灼傷脈絡,使血液流無定所;陽虛則寒,血行緩慢,脈絡捲縮,甚至引起血瘀。
總括來說,推動血行的是心;促進血行,保持脈管通暢的是肺與肝;貯藏和統攝血液,防止出血的是肝與脾;透過調節陰陽,以影響血行的是腎。所以,與血行關係最密切的為心、肝與脾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