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學理-氣與血的關係(聽歌:鐵達尼號My Heart will Go On)

2011042610:00

氣與血的關係





氣屬陽,血屬陰。氣具有溫煦作用,血具有濡養作用。氣不得血,則散而無統;血不得氣,則凝而不流。氣能生血,氣能行血,氣能攝血;血能載氣,血為氣之母。所以,氣與血之間,相互依存,相互為用,關係十分密切。
在臟腑的氣化作用下,脾、胃的運化功能,將攝入飲食物中的營養成分,化生為水榖精氣,再由水榖精氣分成營氣、衛氣和津液。營氣(榮氣)與津液進入脈中,相互結合而成為血。所以,氣能生血。氣旺,則化生血的功能強;氣虛,則化生血的功能弱,甚至會導致血虛。
血屬陰,主靜,血的循環運行全身,必須依賴心臟的搏動與氣的推動。肺的宣發作用,將血向上、向外運行;肅降作用,則將血向下、向內運行。肝的疏泄功能,則協助和維持血行的通暢。所以,心、肺、肝三臟器的共同配合,才能使血液循環通暢。若宗氣不足,心氣虛,則推動無力,若肝無法正常疏泄,則氣鬱滯不通,都將會導致血瘀。
脾之氣,具有固攝作用,能統攝血液,使血液循行於脈中,隨脾氣而行,而不致溢出於脈外。由於氣有生血、行血、統血的作用,使血的生成和運行,都在氣的主宰推動下進行。所以,常有<氣為血帥>的說法。
氣無形而好動,必須依附著有形的血為載體,才能循行於脈中,而不致散失。所以,有<血為氣之守>的說法。人體任何部位、臟腑、肢節、九竅的生理功能,雖然都有賴於氣的推動,但若得不到血的濡養,就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,氣也因而無法生成。所以,有<血為氣之母>的說法。正因為血能載氣,所以,血虛的病人,沒有氣不虛的;大量出血的病人,氣也會隨之逸出,稱為<氣隨血脫>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