臟與腑之間的關係2--肝與膽-腎與膀胱-心與膀胱-心與大腸-心與胃-心與膽

2011030710:00
肝與膽:膽附於肝,二者透過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,相互絡屬,構成表裏關係。
膽所貯藏的膽汁,是由肝分泌而來,而膽汁的正常排泄,也有賴於肝的疏泄作用。在病理上,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會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,出現腹脹、嘔惡、納呆、黃疸等症狀。反之,若膽的功能失常,膽汁排泄不暢,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,出現上述症狀。
肝主謀慮,膽主決斷,凡事謀慮後當須決斷,決斷又來自謀慮,肝、膽本為密切聯繫的。
腎與膀胱:腎與膀胱,透過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,相互絡屬,構成表裏關係。
膀胱主貯藏和排泄尿液,而膀胱的開合與尿液的約束,必須依賴腎的氣化作用。腎氣充足,氣化作用正常,固攝有力,膀胱開合有度,尿液才能排泄正常,維持水液的正常代謝。若腎氣不足,氣化失常,固攝無力,膀胱開合失度,將會出現小便不順、失禁、遺尿、頻尿等症狀。
除了互為表裏的臟腑以外,其它的臟與腑關係也非常的密切。
心與膀胱:膀胱衛外的陽氣來源於心臟。若衛氣閉鬱,且心之陽氣不能外張,肌腠不能配合呼吸,氣壅塞於肺,使鼻子不停的打噴嚏,病因是出在膀胱。應振奮心之陽氣,調和營、衛氣,才能對症下藥,使病痊癒。
心與大腸:大腸腑氣以通為順。若大腸腑氣不通,則心火上炎,擾亂神明,發生狂亂而胡言亂語的病症。
心與胃:心在胃之上,心火生胃土,若胃氣降則心火順。若胃與大腸有病,則氣血化源衰微,精血不能奉養心脈,將會導致心脈不通之病症。當有心神昏亂,胡言亂語的病症,可調順胃氣而獲得痊癒;通常瀉心火的藥物,也可以瀉胃中之火熱。
心與膽:膽內藏心火,其氣上通於心,心神不足膽便驚。若腎水上凌,引起膽氣不足,將會產生心悸。